学校门口设有攀爬设施。新京报记者 李牧一 摄
新学期将新增近千平方米运动场地,解决“15分钟休息”运动空间
一进校门,记者就注意到操场上有15米长的攀爬设施。课间铃声一响,孩子们就纷纷涌向操场。不少柔韧的已经爬进了上面的绳网,顺着网兜往上爬。另一边,年龄较大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握住攀爬架的横杆899体育吧,向前走。二年级学生王浩轩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到校后,他都会在攀爬架上锻炼一会儿,做几组抬膝动作。
“青少年的上肢力量普遍较弱,我们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运动,所以我们在每个校区的入口处都增加了攀爬设施。”朝阳实验小学副校长曹静介绍了新学期以来学校体育活动情况。体育方面的新尝试。他介绍,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强肌肉力量、心肺功能、骨骼发育,同时提高动作协调性,对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产生积极影响。体力活动还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有助于建立乐观、自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针对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四小”问题,学校希望用体育撬动学校的教育改革。
11月21日,朝阳区实验小学的学生正在上篮球课。新京报记者 李牧一 摄
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将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休息一刻钟”进行优化调整。朝阳区实验小学也规划了学生的锻炼时间。记者现场了解到,在原课程时间不变的基础上,除了15分钟的休息时间外,上午和下午还有30分钟的课间练习和大型课间活动篮球上肢力量,孩子们进行长跑和绳索练习。加上体育活动时间,全校每个学生平均每天有12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
“有人说,以前10分钟的休息时间有安全等方面的担忧和顾虑,体育设施和项目的发展也有限制,现在变成15分钟了怎么办?”曹静表示,为了解决主城区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学校通过开放空间、空房间、走廊、屋顶、地下空间的开发,增加了师生运动场地数量,并陆续建设了屋顶足球场、楼间连廊、室内建筑。运动空间、体操室等活动空间。今年9月,学校继续对校园南楼二、三层空间进行整合,优化更新设施。新增乒乓球、啦啦操、青少年篮球场、轮滑教室等运动场地,新增近千平方米的运动场。 ,相当于7个标准篮球场,极大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
学校不仅增加了体育设施,为了突出体育活动的安排和设置,老师们也在课间休息时前往操场进行“无缝衔接”。每位老师都是学生体育的教练和指导员,带领学生跳草裙舞。转圈、变向跑、劈袋、攀爬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适合自己的运动。 “体育教师的数量也变得更加充足。我们不仅拥有十几名体育老师,还与首都体育学院建立联系,招收体育实习生,聘请专业体育老师,保证学生做好体育锻炼。 ”曹靖说道。
新增跑酷、拳击等9门体育课程,并实行选班制度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学校在日常体育课程中开设了9个体育课程,包括游泳、足球、啦啦操、跑酷、拳击等。学校体育课程打破班级观念,实行班级选课。体育老师王长白说,学生在开学前选择课程,每天直接进入选择的运动项目。二(八)班的沈志宇选择了篮球、足球和跳绳班篮球上肢力量,并在隔壁班结识了朋友。王浩轩选择了跑酷课。他喜欢障碍跑。
朝阳区实验小学开设了跑酷班。新京报记者 李牧一 摄
曹静介绍,本学期,学校进一步优化了体育时长,每周为一、二年级学生增加了半天的专属体育活动时间。每个周一下午,一年级的孩子们都会去操场上使用轮胎和跑酷。他们利用器械和爬行垫,进行跳跃、投掷、爬行等游戏;每周四下午,二年级学生都会玩皮筋、踢毽子、花篮等传统游戏,让孩子们玩得开心一整个下午。
11月21日上午,王长柏和家长、学生代表也走上讲台,介绍了学校独创的“登山课程”的成果。学校从2021年起推出了供家长和孩子参加的登山课程,每学期举办3-4次。学生自主报名。通过亲子参与,三年来,登山课程已完成北京12座山峰的攀登。此外,学生、家长、老师也“征服”了三座山、五座山中的“三座山”。下一个目标是南岳衡山。
“这堂课起源于一次亲子登山旅行,孩子一直抱怨累,想放弃。我觉得登山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目标,提高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为什么不开设这样的课程呢?”学校的课程?”王长百何表示,在家委会的支持下,学校推出了这门课程,参加的家长和孩子们从爬海拔400米的山到现在能爬1500米的山,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 “家长的参与不仅保证了孩子的安全篮球上肢力量,也体现了家校协同教育的理念。”王长柏说。
“一开始我们牵着孩子的小手爬,后来我们努力追赶他们。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同时也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追赶他们。”和他们在一起。”家长代表杨学社表示,她的双胞胎儿子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王长白表示,他还将总结课程经验,争取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让登山课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缪晨霞、校对陆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