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新设上肢力量训练乐园,揭示高年级学生运动能力下降现象
作者:899体育吧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6日 15:28

本学期,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新增了“以上半身力量训练为主”的体育设施“蓬莱小镇乐园”。公园内,绿化带两侧的吊环、梯子、滑杆、攀爬架和参天绿树,构成了丛林探险的新景象。

经过一个多月的开学,同学们已经逐渐熟悉了校园的这一新设施。体育老师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在操场上轻松“飞墙”了。相反,很多四五年级的学生总是跃跃欲试,但同时又总是有些力不从心。

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如低年级学生。这是为什么呢?蓬莱路二小体育科主任邵斌表示: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运动能力,特别是上肢力量普遍减弱。如果学校不主动出击,孩子们的上肢力量预计将继续“负增长”。也就是说篮球上肢力量,年龄越大,上肢力量就越强。能力越差。

为此,蓬莱路二小学两年前悄悄启动了一项实验:学校创造条件尝试将倒立、吊挂等上身力量训练移至一年级和二年级。

这个实验一直持续到今天。效果如何?很多老师发现:“现在,我们二、三年级的孩子上肢力量、运动能力明显好于我们四、五年级的孩子。”

为什么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对体育的兴趣逐渐减弱?

中小学生上肢力量薄弱是近年来许多体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中学生、高中生拉不起来。从高中往下看学校成绩,小学体育课本上的悬挂、攀爬、靠墙倒立等“基本动作”看似简单,但在学校教起来并不容易。

邵斌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近30年。谈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他发现: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很多人很早就报了班,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训练,但在体育课上,学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运动基础薄弱。但如果我们回到幼儿园,就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参加的体育活动并不多。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长期从事青少年体质研究的上海体育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刘洋,结合手头的研究,试图给出一个“谜题”的答案:在上海,很多幼儿园有比较丰富的运动场地和设施供孩子们玩耍。但到了小学,孩子们玩的东西突然少了。尤其是市中心的一些学校,运动场地有限。有的学校操场上只有篮球架,连悬挂练习用的杆子都没有。

因此,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通常能接触到的运动大多是球类运动和绳索运动,比幼儿园里单调得多。于是,体育兴趣下降了,学习的科目增多了,很多学生逐渐变得“懒得动”。例如,上半身力量训练本身就相对无聊。如果学校缺乏合适的体育设施和项目,确实很难有效开展。

充足的锻炼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但如果学校物理空间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如何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校园活动空间内安全、健康地活动呢?蓬莱路二小从这里出发:营造适宜的运动环境,鼓励更多的孩子“动起来”。

走进这所小学校园,一眼就能看到学校操场旁边停着数十辆平衡车,让孩子们可以在校园之间自由骑行。此外,体育老师还在跳箱之间设置了梯子,把它们变成了可以用来悬挂练习的“梯子”,然后在入口处的墙上安装了攀爬抓斗、挂杆和折叠防护垫。低年级的教室让孩子们能够离开地面。雨天还可以练习“爬墙”……去年夏天,一年级学生所在的学校分校创建了“勇敢者之路”,帮助学生进一步锻炼上半身力量,同时增加了运动场景。

低年级学生可以提前坚持学习倒立吗?

到了中午,校园内的“蓬莱小镇乐园”就热闹非凡。不少学生三两两两,在高高低低的吊环、攀爬架之间来回穿梭……孩子们完全“动起来”,而值班的体育老师则在一旁默默观看,细心关注。到学生的一举一动。

经过体育课、体操课、课间休息、午休时间的多次尝试,二年级女生小徐现在已经能够独立玩好几轮《勇敢者之路》了。小徐说,去年在分校的时候,她经常在校园里的“勇敢之路”上玩耍,所以开学后踏上总校的新场地时篮球上肢力量,她并不害怕。最让她难忘的是一年级体育课时开始的倒立训练。 “一开始很难,但经过一年的坚持,我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爬墙倒立’了。”

为什么一年级学生要提前学习倒立?

篮球上肢重要还是下肢重要_篮球运动员上肢训练_篮球上肢力量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上半身力量和比例的增加与身高和体重的增加相比并不占主导地位。因此,当孩子到了三四年级时,体重增加,完成这些动作变得更加困难。 ”。

邵斌说,大多数一年级学生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就掌握了“爬墙倒立”。到了二年级,他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墙倒立”。

邵斌还提到了低年级的“跳箱”为例。根据教学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要翻越60至80厘米的障碍物。然而,体育老师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只要稍加练习就可以轻松做到。跨越100厘米五层盒子跳。 “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加大了重视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篮球上肢力量,很多一年级的学生都能轻松跨越130厘米的满箱跳。”

当孩子们掌握了这些技能后,在“蓬莱小镇乐园”上爬上爬下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我希望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能够享受到运动的自由和快乐。事实上,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中进行锻炼往往比重复简单的练习更能吸引孩子们。”蓬莱路二小校长于震介绍。

当孩子真正“动起来”时,是不是就更不容易受伤了?

随着校园“挑战项目”数量的增加,一些讨论随之而来。有人问:孩子在校园这样“玩”受伤了怎么办?如何保障学生的体育安全?

于震表示899体育吧,“蓬莱小镇乐园”开业以来,老师们每天都会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调整和改进。物业工作人员每天也会仔细巡查现场。比这更重要的是,学校设计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设置出行轨迹和方向,保证学生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开展运动。以平衡车为例。起初,很多孩子都喜欢骑快车。学校后来设计了骑行路线和规则,并经常修建不同的赛道供孩子们比赛。

“我们相信,当孩子真正‘动起来’,掌握了锻炼的规则和模式,就会有不易受伤的身体基础。但如果该跑、跳的时候孩子不跑、跳, “以后身体协调性会逐渐变差,受伤的概率就会增加。”邵斌说,学校的体育老师现在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适当增加体育活动的难度。可以通过参加某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来增强身体。

刘洋也认为,目前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重要原因之一是幼儿期错过了运动发育的窗口期。由于场地限制和安全问题,许多学校无法让孩子们在校园内充分有效地锻炼身体。但事实上,7岁是孩子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窗口期。如果孩子在7岁之前不认真对待体育运动,那么之后无论他们如何努力,结果都可能无法保证。相反,如果家长和学校能够在孩子7岁之前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体育支持,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会逐渐变强,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记者手记

体育课“向前迈出一步”只是开始

如何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多活动、多锻炼,让他们身上流汗,眼睛里闪闪发光?对于蓬莱路二小来说,体育课“前进一步”既是探索,也是挑战。

如今,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变得越来越“温和”。事实上,老师和家长都知道,孩子在校园里“动”得少,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但如果增加孩子的运动量,特别是增加一些练习的难度,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受伤了怎么办?这种“以防万一”其实是学校和家长都心照不宣的。不过,尽管担忧,学校还是想出了各种办法,为孩子们创造运动空间和条件。它只是希望每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动、会动、敢动”,进而爱上运动、提高运动技能。身体素质。

在将这些想法一一落实的过程中,新的尝试可能不会得到一致认可,甚至可能会受到质疑。比如,有教育界的同事善意“提醒”,一些本应在小学高年级教的动作,提前在低年级教。这算不算“超纲”?有的家长或者老师可能还会问,这科学吗?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谁来承担责任?

不难想象,学校鼓起勇气“跨出一步”之前,难免要对上述风险因素进行判断、思考和权衡。但如果你一方面想着为提高学生体质做点实事,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压力的制约,那么很可能你最终无法迈出“一步”,教学改革也很难取得突破。

因此,我们不妨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来看待蓬莱路二小的这次体育教学“实验”。或许,校园里奔跑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身上的汗水、眼里的光芒就是最好的证明。